
产品价格:0
发布时间:2015-10-09 19:57:15
关注度:787
痛风患者的奇迹见证
一个朋友右手患了痛风,长年积存了大量的尿酸结晶。我建议他大量服用一种以抗氧化剂著称的保健食品(婕斯沛泉菁华醇),服用的当天患处很快的出现水肿。在过去他也曾出现水肿,每次都到医院服药治疗后,很快的消了肿。这种治疗只能消肿,对于尿酸结晶的排除完全无能为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尿酸结晶愈积愈多,最终使他的手指大约是正常的两倍宽。
我建议他尝试新的方法,故意创造出水肿,当天做些经络调理,并早点上床睡觉。第二天继续服用大量含有抗氧化剂(婕斯沛泉菁华醇)的保健食品,做相同的患处及经络调理。并且维持良好的睡眠,同时尽可能维持肿胀的那只手不动,避免尿酸结晶尖锐的表面割伤身体组织造成发炎。持续到第五天水肿消除了。第六天继续大量服用抗氧化剂(婕斯沛泉菁华醇),当天患处又出现水肿,再依着前几天相同的方式来应对。不断的重复“创造水肿、自然消肿”的过程,让身体一点一点的溶解尿酸结晶,再排出体外。五个星期后,肿大的手指回复到正常的模样,经过多年积存下来的尿酸结晶都被排除了。
虽然积存在手指多年的尿酸结晶都清除了,但是他仍然没有停止这种调养方式,身体又在其他部位出现较小规模的水肿和消肿过程,似乎身体要把积存在各个角落里的尿酸结晶都排干净。困扰了他很多年的痼疾,终于找到对付的方法。这个例子是典型的“充份发挥身体自愈机制”的调养方法。在现代医学中,痛风患者出现的水肿,通常会被认定是发炎的症状,水肿被认定为疾病的本体。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痛风是骨关节中积存了尿酸结晶,这些固态而且尖锐的结晶割伤了周围的组织造成了疼痛和发炎。当身体的能量足够时即会启动自愈机制,处理这个问题。
面对这些固态的尿酸结晶,最好的自愈方案就是将之排出体外。身体内部除了在消化道中的固态垃圾有机会直接从肛门排出体外之外,在组织中的固态垃圾只有被溶化成液态之后才有机会借助体液和血液的输送,最终从汗液或尿液中排出体外。因此,当身体有能力清除这些尿酸结晶时,首先会在结晶的周围充水,这些水必需停留在结晶周围一段时间,把结晶表层的一部份溶解在体液中,带有这些被溶解的尿酸的体液会进入静脉,再由血液将之运走。也就是身体自愈机制清除尿酸结晶的第一道程序是先在尿酸结晶的周围创造出水肿的环境,让积存的尿酸结晶有机会溶解成液态。
由于现代医学将水肿定义为发炎,治疗的目标在于尽快消除水肿,把患处的水尽快的排除。这时尿酸结晶失去了溶解的时间,也就无法排除了。这种消肿的治疗也许能够快速的消除水肿造成的不适,但是对身体却没有真正的好处,相反的还中断了身体自愈机制的进行。这个例子中,对于“水肿”的定义,应该从“发炎”修正为“自愈现像”,就像皮肤伤口康复过程中的红肿和发痒。造成水肿的水份是溶解身体中固态结晶不可少的材料,消除水肿不应该成为治疗的目标。当然如果患者在出现水肿时仍然继续活动,使尖锐的尿酸结晶不断的割伤周围的组织,有可能变成真的发炎,因此让患处保持不动是非常重要的。当“水肿”被定义成“发炎” 时,这种治疗走错了方向,所发生的成本自然都成了资源的浪费。
以消肿为目标的治疗由于没有消除尿酸结晶,当患者休息够了,身体累积了足够的能量时,会再次启动自愈机制,再度创造新的水肿。医生很容易判定为“又发病了”。不断的重复这个错误过程,这个病就成了长期的慢性病,长期累积下来所浪费的医疗成本非常可观。而且不断的治疗,尿酸结晶不但没有减小,反而不断的增大。当尿酸结晶增大到病人难以忍受时,只好借助昂贵的外科手术将之切除。外科手术之后,尿酸结晶仍然没有停止继续累积,过些年,又成为新的结晶。病人本来可以在一两个月内由身体自愈机制自行康复的小毛病,在错误的治疗下,可能会成为病人终身无法克服的痼疾。错误的疾病定义不但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病人也承受了极大的痛苦。
在这个例子中,使用抗氧化剂(婕斯沛泉菁华醇) 的目的,只是要提升身体的能力,加快自愈机制的启动和完成。